魯科字〔2024〕3號
各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大數據局,各有關單位:
現將《關于加快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山東省科學技術廳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山東省大數據局
2024年1月8日
關于加快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部署,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塑強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制定以下措施。
一、強化數字技術突破,提升數字技術供給能力
1.加強前沿基礎理論研究。聚焦高性能計算、虛擬現實等前沿領域,每年實施一批重大基礎研究項目。鼓勵對基礎研究項目實行5—8年長周期支持模式。圍繞量子信息、類腦智能等超前部署一批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提升數字技術原創策源能力。
2.實施數字技術攻關工程。聚焦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關鍵領域,以“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新型科研組織模式,每年部署不少于20項關鍵技術攻關任務。建立省級數字產業重點項目庫,每年謀劃推出100個重大數字產業項目。對產出的重大成果,符合條件的優先認定為首臺套產品。
二、建強科技創新平臺,構筑高水平創新平臺體系
3.加快構建數字技術梯次實驗室體系。加快量子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建設,支持優勢單位爭創中關村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發揮好高端服務器系統、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系統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在數字技術創新的戰略作用。加快推進省實驗室建設,對數字領域給予傾斜支持。推動數字領域省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和系統化提升,加強數據開放創新應用實驗室建設管理與服務。
4.建強用好高能級創新平臺。建強高端智能家電、虛擬現實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工業大腦、基礎計算架構等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共享平臺。加強半導體、云計算等數字領域技術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建設。聚焦高端工業軟件、未來網絡、虛擬現實等重點方向,培育50個創新實驗室、300個創新中心、50個創新服務機構和100個創新人才基地,打造“5351”數字經濟創新平臺體系。
5.加強數字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濟南等國家超算中心建設,布局建設一批通用數據中心、智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增強自主可控算力供給能力。穩步推進5G網絡、物聯網終端部署,推動一體化工業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健全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深化“星火·鏈網”濟南超級節點建設。鼓勵在空天信息、先進計算等領域多元化投資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三、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育強數字經濟主力軍
6.強化科技型企業培育。建立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創新政策體系,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壯大。培育一批數字技術領域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數字領航企業和省獨角獸企業。3年內新培育數字經濟領域高新技術企業3000家以上、數據要素型重點企業100家以上,全國電子百強、軟件百強企業達到10家左右。
7.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完善“多投多獎”“免審即享”企業研發投入補助機制,組織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科技型企業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健全企業主導產業技術創新機制,每年新培育10家左右省“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10家左右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實施300項左右企業技術創新項目。
8.強化科技金融支持。強化銀行信貸、擔保和保險、創業投資、資本市場等多元化資本對數字經濟領域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支持力度。持續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擴大科技股權投資改革試點范圍,發揮好“魯科融”融資路演平臺作用,引導金融機構為數字技術企業提供全方位融資服務。
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打造數字產業新增長點
9.加快“山東科技大市場”建設。發揮省技術成果交易中心等專業機構作用,省市聯動高水平建設山東科技大市場,每年舉辦50場左右路演行動,為數字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一站式”“生態化”服務。鼓勵各市、縣(市、區)參與分級市場、專業化市場建設,并對成效突出的予以激勵。
10.優化數字技術科技成果轉化環境。加快概念驗證中心、中試示范基地等布局,加強數字領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數字領域科技成果“邊研發、邊轉化”。常態化開展數字領域“山東好成果”遴選發布,促進科技成果與需求企業精準對接,構筑“成果-產品-產業”的快速轉化通道。健全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加大數字領域科技成果獎勵力度。
五、加快創新人才引育,打造數字經濟人才高地
11.強化數字技術人才引育。深化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合,實施數字強省重點人才引育工程,建立“數字工匠”培育庫,加大省級重點人才工程對數字經濟領域的傾斜支持力度,在細分領域設置泰山學者申報專項,每年支持引育數字領域緊缺型、引領型高端人才不少于30名。
12.建立科技重大平臺人才配套機制。支持數字經濟領域重大創新平臺中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研攻關項目的人才團隊以“特聘專家+青年專家”方式組團申報泰山學者。創新推行CDO(總數據師)制度,優先支持數字經濟領域有重大技術需求、人才需求的企業創建人才引領型企業。
六、培育壯大產業集群,提升數字產業新能級
13.實施科技示范賦能行動。在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北斗數據應用等新興領域探索有組織科研,以“技術攻關+產業化應用”方式,組織實施好“北斗星動能”“服務器強基”“虛擬現實”等科技示范工程,加快開展新技術、新產品典型應用場景示范,賦能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
14.加快培育數字產業集群。加快數字經濟園區、數據要素產業園區建設,推動數字產業集群化發展。3年內培育50家左右“數字經濟總部”,提升區域協作水平。力爭三年內,數字經濟占全省GDP比重超過50%,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達到10%。
15.開展產業數字化提質增效行動。圍繞制造業、農業、服務業重要領域數字化轉型發展需求,建強一批產業大腦、工業互聯網平臺、晨星工廠。推動超過2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環節全面數字化率達到70%,“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轉型率達到80%左右。創新開放源代碼社區、社會實驗室、創新工程等新模式,推動服務業數字化提速。
七、強化統籌協同推進,保障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16.健全推進機制。完善協同工作機制,統籌科技、工信、大數據局三部門各項資源,形成工作合力。強化廳市協同,支持各市制定符合區域發展實際的政策措施,高效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17.強化政策支持。持續優化相關支持政策和服務措施,加強數字經濟領域的創新政策、人才政策與產業政策的配套協同,增強項目、平臺、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效能。
18.深化科技合作。鼓勵數字領域優勢單位與省內外相關機構開展科技交流合作。持續辦好中日、中以、中德等科技創新合作大會,高水平舉辦世界工業互聯網產業大會、國際虛擬現實創新大會、“數字山東”招商簽約等對接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