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舉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李楠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將把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作為新時代高校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戰略支點,結合“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有關要求,重點開展高校存量專利盤活工作和提升高校專利轉化效率。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李楠
圖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近年來,教育部加強與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門協同,結合高校實際實施一系列舉措,加快促進高校專利轉化運用。
一是緊密對接需求,加強對現實需要的科技源頭供給。印發實施《教育部關于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推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若干意見》(教科信【2022】3號),推動高校強化科技創新與國家戰略、產業需求緊密銜接,實施“千校萬企”協同創新伙伴行動,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研究真問題,解決真問題,做出新貢獻。
二是完善管理機制,提升高校專利質量。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教科技【2020】1號),開展“百校千項”高價值專利培育轉化行動,推動高校完善知識產權全流程管理體系,健全專利申請前評估和職務科技成果披露制度,特別是優化專利申請資助和授權獎勵政策,提升專利申請質量和轉化效益。
三是加強專業化機構建設,提高專利轉化能力。加強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高校專業化國家技術轉移機構以及國家知識產權示范試點高校等平臺建設,支持高校自主設置技術轉移轉化系列崗位,鼓勵引入技術經理人參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提升轉化過程專業服務和管理能力。
四是推進政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深化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試點、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以及職務科技成果管理試點等,通過產權激勵、評價導向和創新成果管理等方式,激發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性和創造力。
隨著這些舉措的落實,高校專利轉化數量增長迅速。李楠介紹,近五年高校專利轉讓及許可合同數量從6000多項增長到2.1萬余項,轉化金額從33.9億元增長到110.1億元。
李楠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將把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作為新時代高校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戰略支點,結合“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有關要求,重點推動兩方面的工作:
一是開展高校存量專利盤活工作。組織高校根據工作方案要求,全面梳理盤點存量專利,進行評價分類,開展精準對接,促進存量專利轉化運用。同時,加強需求導向的制度性產學研合作,建立健全以產業化前景分析為核心的專利申請前評估制度,從源頭上提升新增專利的質量。
二是推動提升高校專利轉化效率。進一步樹立以轉化運用為目的的專利工作導向,在有關評價、評估、評審等工作中,更加重視專利質量和轉化運用等指標。加強專業化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強化高校專利轉化激勵,促進高校有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