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前沿陣地,同時又是實體產業鏈的連接樞紐。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仍是我國主要矛盾之一,需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時代形勢下,互聯網行業高速健康發展對于提升我國科技實力、增強實體產業鏈延展性和生命力、增強我國經濟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近幾年,互聯網經營者之間惡意封禁行為屢有發生,嚴重影響了互聯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針對此現象,自2021年開始,相關部門加強了對互聯網平臺間惡意封禁行為的監管力度。7月23日,工信部專門開展了重點整治惡意屏蔽網址鏈接和干擾其他企業產品或服務運行等的互聯網行業專項整治行動。9月9日,工信部召開“屏蔽網址鏈接問題行政指導會”,提出有關即時通信軟件的合規標準。9月13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互聯互通是互聯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正式拉開中國互聯網行業互聯互通的序幕。2022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其中特別強調了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并提出了多項系統化、立體化的制度保障,特別指出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一舉措,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但是,亦有觀點對前述互聯互通及全國統一大市場政策精神有極端性解讀,認為建立公平競爭、充分開發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意味著互聯網經營者之間應該“無條件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否則即構成惡意屏蔽,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誠然,互聯互通構成互聯網運行的底層邏輯,是互聯網的生命線。正如立法者所言“互聯網以互聯互通為基礎,強調共享、共治、開放、包容。”但同樣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當“經營者惡意對他人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實施不兼容,不僅違反互聯網開放、包容的精神,也構成對他人網絡產品或者服務的妨礙、破壞,使其不能正常運行”才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也就是說經營者只有惡意不兼容時才違反互聯網精神,才構成不正當競爭。無原則無限制的要求互聯網經營者“互聯互通”實質上是一種試圖“搭便車”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以“互聯互通”名義強行要求任何情況下某優勢企業對競爭者相關產品兼容是對企業自主經營權的干涉和妨礙,應當對此予以規制。尤其要特別警惕打著“互聯互通”旗幟行“搭便車”之實質意圖進行“走捷徑”之行為,此舉會阻礙科技創新和進步,影響企業加強研發和創新積累的積極性。互聯互通原則需要以恰當的方式進行法律界限的設定,不能無限制擴大化理解。
在反不正當競爭法語境下,一般認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和第十二條用來規制惡意屏蔽行為或者是否違反了互聯互通原則。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是界定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原則條款,其具體規定為,“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遵守法律和商業道德。本法所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行為。”第十二條被稱為“互聯網專條”,其第二款第三項規定了利用技術手段,通過影響用戶選擇或者其他方式,惡意對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實施不兼容,屬于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司法實踐中,此類案件并不多,對如何界定是否違反互聯互通原則、構成惡意不兼容遠未達成共識,一、二審法院意見完全相左亦不罕見。例如在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字節公司)訴北京微夢創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微夢科創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1]中,一、二審法院截然不同的裁判結果就典型詮釋了對互聯互通的不同理解。
該案的基本情況是:微夢創科公司是新浪微博的經營者,其在m.weibo.com網站robots協議中以文字宣示方式單方限制字節跳動公司抓取相關網頁內容。字節公司認為前述行為構成不不正當競爭,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微夢創科公司立即停止通過robots.txt對字節跳動公司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消除影響并賠償經濟損失1億元及制止侵權的合理支出50萬元等。一審法院(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依據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的規定,認為微博人為設置網絡信息正常流動的障礙,與互聯網行業普遍遵循的開放、平等、公平、促進信息流動的原則相悖,與網絡行業互聯互通的基本價值不符,損害了競爭秩序,判決新浪微博立即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并賠償字節公司經濟損失30萬元及制止侵權的合理支出34343元。二審法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則依據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認為新浪微博這一行為并不當然違背互聯網行業的商業道德,在不損害消費者利益、不損害公共利益、不損害競爭秩序的情況下,應當允許網站經營者通過robots協議對網絡機器人予以限制,這是網站自主經營權的一種體現,不構成不正當競爭,判決撤銷一審判決,駁回字節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
前述一、二審法院判決體現了非搜索引擎網絡服務經營者對于網絡信息抓取中自由抓取與私益保護的不同司法態度,是以不同的理念和精神解讀互聯互通原則。面對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關鍵時機,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時如何用足用好加快科技自立自強這一著力點,通過市場需求引導創新資源有效配置,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從而充分發揮互聯網企業的能動性,更好地服務好實體經濟,進而達到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具有豐富應用場景和放大創新收益的優勢的戰略目的, 那么以何種理念解讀“互聯互通”的內涵方能契合構建“公平競爭、充分開發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藍圖設計,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構建互聯互通與私權的利益平衡機制
網絡環境下的互聯互通及其限制的核心,是如何構建互聯互通與私人權益的利益平衡機制,也就是說維護互聯互通是保護公共利益,正當的私人權益同樣需加以保護,私益保護構成對于互聯互通的必要限制。在更深層次的意義上,必要的私益保護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公共利益。因此互聯互通價值的有效維護與私益的必要保護,需要形成一種良性的協調和平衡機制,這是互聯網健康發展的基礎之一和重要保障。
互聯網實踐已形成一系列互聯互通與公私益保護的平衡機制,為互聯網業界經營者遵守,形成行業慣例并為司法所確認。這些機制中最為常見的是行業公認的robots協議限制抓取機制。robots協議的英文全稱為Robots Exclusion Protocol,直譯為機器人排除協議,又可稱為爬蟲協議、機器人協議,是指網站所有者通過一個置于網站根目錄下的文本文件,即robots.txt,告知搜索引擎的網絡機器人(或稱網絡爬蟲、網絡蜘蛛)哪些網頁不應被抓取,哪些網頁可以抓取,其本質上是受訪網站與搜索引擎之間的一種交互方式。在互聯網發展初期,網絡用戶為了獲取信息,需要直接進入相關網頁查找,效率較低。搜索引擎的出現,將互聯網領域的互聯互通提升到一個高度。但是,搜索引擎在便利抓取人獲取網絡信息的同時,又會給被抓取人造成不便。為解決此問題,需要在便利網絡信息獲取與保障受訪網站權益之間尋求一種利益平衡。robots協議等措施和行業慣例應運而生,成為平衡相關利益的公認機制。為確保網絡信息的自由流通,置于網絡環境下的數據信息原則上都是可以自由抓取和自由流通的,除非被訪問網站采取robots協議等網絡信息保護措施,也就是說,將自我防護的義務施加給受訪網站,既便于操作,且操作成本又較低,適合網站和網絡用戶海量而分散的實際。robots協議等限制抓取措施既是阻止網絡數據信息過度抓取的措施工具,實質上又是互聯互通的重要保障。robots協議等措施的運用,使得通過搜索引擎等獲取他人數據信息的邊界更為清晰,因而有利于網絡數據信息的自由和便利的獲取。同時,robots協議等措施使得網絡用戶有了更為有效的防護手段,可以將數據信息放心大膽地置于網絡環境之下,從而增加網絡數據信息的存量,促進網絡信息交流,保障抓取與反抓取的適當平衡。鑒此,robots協議等措施 同樣是以促進互聯網互聯互通為使命和取向,要求這些措施的使用必須適當、適度和節制,不能為所欲為。
二、以是否遵守robots協議作為認定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重要標準
當前司法實踐中,對于他人采取robots協議的網絡信息,擅自通過爬蟲等方式進行抓取,通常被認定構成不正當競爭。也就是說,是否采取公認的禁止抓取措施,成為認定構成不正當競爭的重要判斷依據。例如,在“騰訊公司與斯氏公司不正當競爭案”[2]中,該案的基本案情是騰訊公司作為平臺經營者和管理者,不僅通過在微信公眾平臺官網(https://mp.weixin.qq.com)設置Robots協議,禁止任何第三方通過爬蟲技術抓取微信公眾號平臺信息內容及數據,還制定并公示了各種微信平臺規則對微信公眾平臺信息內容及數據資源安全進行保護。杭州某新媒體公司系“極致了”產品的經營者,騰訊公司指控其未經許可利用爬蟲技術非法抓取微信公眾平臺信息內容及數據,并對外提供公眾號及其文章的搜索、公眾號導航及排行、公眾號數據抓取、公眾號數據分析等微信公眾號數據服務。被告答辯稱其抓取的數據都是通過騰訊公司經營的微信公眾號自己的API接口抓取,上述抓取行為屬于技術中立,不構成不正當競爭。杭州鐵路運輸法院認為斯氏公司通過技術手段操控75個微信賬號登錄微信公眾號并爬取數據,并使用特定技術手段使微信返回的“uin、key”被“極致了”平臺的程序獲取,屬于使用“擬人程序”爬蟲工具進行數據爬取;通過“極致了”網站以云服務器登錄實現數據抓取;使用自動化腳本不間斷爬蟲,通過多個代理ip(云服務)操作,該訪問量級大規模收集數據,產生不真實的用戶行為數據。“極致了”網站繞開、突破封禁措施和“IP訪問限制”,對“微信公眾平臺”的數據進行訪問操作破壞了微信產品登錄訪問服務運行,獲得并擅自使用了騰訊公司征用戶同意,依法匯集且具有商業價值的數據,實質性替代了騰訊公司提供的部分產品或服務,損害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構成不正當競爭。很明顯,本案斯氏公司經營的 “極致了”網站不是從未采取保護措施的網站抓取信息,而是突破騰訊公司限制措施后,抓取了受保護的數據信息,故被認定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三、堅持互聯互通原則的價值優位性
互聯互通、開放包容是互聯網的宏觀原則和總體精神,具有價值上的優位性,在互聯網發展的新時期更應該彰顯其價值。在具體貫徹落實中,首先需要維護互聯互通的基本價值,同時又需要妥善進行利益平衡,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間創設有效的平衡機制。尤其是,既要維護通用搜索引擎等公共工具的互聯互通功能價值,防止通過過度適用保護措施妨礙互聯互通,又要保障網站的各種合法權益,統籌兼顧二者之間的利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