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小網站屢禁不止,其通過存儲或傳播侵權盜版內容獲利,損害了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為凈化網絡版權市場,可通過采用新技術等舉措建立切實有效的網絡侵權盜版全流程治理方案。”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高鋒集團董事局主席吳杰莊提交的關于“綜合治理非法小網站和資源站,構建可持續版權保護生態”的提案受到了廣泛關注。
非法小網站又稱“三無網站”,是指那些沒有獲得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ICP)許可證,未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也未經工商登記注冊的網站。這些網站提供在線播放或下載盜版電影、電視劇、綜藝、動漫、網絡文學及數字音樂等作品服務,通過吸引非法廣告投放、出售會員賬號等方式進行非法牟利。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針對非法小網站及資源站開展了多種專項整治行動,各版權方或打造自己的侵權盜版監測系統或與第三方平臺建立合作,共同應對非法小網站帶來的版權挑戰。在這一過程中,人們發現,新技術帶來的版權問題可以由新技術優先解決,其中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能夠有效監測版權狀態和屏蔽盜版鏈接,為網絡版權保護提供新思路。
盜版花樣多
今年春節檔期,受疫情影響,各大影片紛紛撤檔,《囧媽》等則選擇在線上播出。然而,該影片在大年初一零點上線11分鐘后,網上就出現了首條侵權鏈接。隨后,侵權鏈接越來越多,大多來自非法小網站和資源站。
《囧媽》的版權“囧遇”在電影行業較為常見。受權利人委托,2019年,12426版權監測中心監測到的院線電影盜版侵權鏈接共涉及6.1萬個盜版小網站,其中無ICP備案信息的小網站3.3萬個,占比54.9%。該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在所有類型傳播平臺中,非法小網站的盜版情況尤為嚴重,尤其是介質儲存于境外服務器的跨境盜版小網站,其傳播盜版資源基本為整片,并通過社交媒體和搜索引擎獲得流量。受管轄權、追蹤難等因素影響,對這些網站的下線難度較高。
事實上,除院線電影外,電視劇、綜藝、動漫、網絡文學及數字音樂等作品也深受小網站的侵權盜版之苦。以網絡文學作品為例,閱文集團CEO程武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在國家層面的有力打擊下,大批大型盜版網站被關停,但作為長尾的中小型盜版網站一時還難以清理。這類網站借助搜索引擎、盜版閱讀軟件、小程序、瀏覽器入口、社交媒體、營銷自媒體等渠道不斷做大,成為當前網絡文學行業版權保護工作的最大挑戰。“2019年,經閱文集團舉報,兩家知名盜版網站‘筆趣閣’和‘菠蘿小說網’被關停。然而,我們發現‘筆趣閣’倒下后,網上很快出現仿‘筆趣閣’之名的中小網站,吸引了一部分用戶的關注。一時間,‘筆趣閣’不止是一個網站名稱,還成為網絡文學行業的一個侵權盜版現象。”程武坦言。
治理有難度
公開數據顯示,活躍的盜版小網站日均PV(頁面)瀏覽量可達到百萬級別,他們通過非法廣告投放、租賃或低價銷售會員賬號等方式進行非法牟利,而被侵權的版權方則損失巨大,苦不堪言。以閱文集團為例,程武介紹,公安機關在對“菠蘿小說網”的偵查過程中發現,犯罪嫌疑人同時經營了其他5個侵權網站,總計傳播閱文集團享有版權的作品超過10萬部,點擊總量近8億次。
那么,是什么原因讓這些“三無網站”屢禁不止?吳杰莊經調研后發現,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違法成本過低,這些網站獲取侵權資源的成本即便加上因盜版受到的處罰,仍遠低于其廣告收入;二是大量違法站點和核心成員在境外,追蹤、抓捕難度較大;三是重建成本低,一些“三無網站”被查封后數日之內就能完成重建。此外,很多廣告經營者為了高流量而忽視法律義務,對“三無網站”大開“方便之門”。對此,程武深有感觸。他表示,文學作品的文件存儲介質占用空間小,盜版成本低廉,新的盜版站點不斷出現。中小網站借助廣告聯盟等形成一條分工明確的盜版產業鏈條,侵權行為向隱蔽化、地下化方向發展。版權方通過監測投訴雖然可在短期內取得一定的流量限制效果,但侵權方僅需對鏈接地址進行細微調整即可讓侵權內容恢復上線,從長期看依然是“治標不治本”。
另外,12426版權監測中心發布的報告指出,網絡版權保護除面臨確權難和取證、維權難等問題外,監測難也是讓權利人深感頭疼的事情。該中心曾經遇到過一起非常復雜的侵權盜版案件,在該案中,盜版動漫作品來自A國家,侵權網站設在B國家,侵權網站運營人員在C國家,侵權網站介質存儲于D國家云服務,僅面向E國家和地區的用戶。受限于國際跨境管轄權問題,對各方的進一步追蹤非常困難。
技術成利器
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伴隨大量的AR、VR等智能硬件出現,版權內容的傳播已不限于傳統電腦、APP及OTT端,區塊鏈的出現也可以使得很多未經授權的內容通過聯盟鏈、私有鏈更迅速地傳播,新的“盜版鏈”隨時會出現,非法小網站的侵權盜版方式會更加多樣化。那么,新技術帶來的版權問題能否由新技術優先解決呢?
對此,吳杰莊認為可行。他在提案中建議到,各方主體要積極探索“創新技術+版權保護”的深度融合,創新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防盜鏈等科學技術,在實踐中形成打擊非法小網站及資源站的綜合治理方案和全流程侵權處置方案。具體來說,基于互聯網創新技術,多方主體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對作品進行區塊鏈上鏈登記、存證;對非法小網站及資源站違法傳播的盜版作品進行全網監測、態勢發現、電子固證、實施處置等全流程版權保護,實現全網全天候的侵權監測,進行快速準確的侵權排查,及時有效的技術打擊,以停止訪問、提示彈窗、轉跳屏蔽等形式攔截、阻斷非法網站和資源站。
程武對此表示認同,并宣布為維護廣大作者的權益,集團發起了“網文行業正版聯盟”,邀請廣大作家和行業加入,聯合各合作渠道展開集中版權巡查與凈化。此外,集團還將采取包括民事訴訟和行政舉報等多種維權措施,承擔為替平臺上作家進行維權的所有成本,并采用包括區塊鏈等所有新技術手段對全網的侵權盜版行為進行監測和取證,針對“筆趣閣”系列盜版網站進行重點維權和打擊。
事實上,很多網絡平臺已積極通過人工智能、區塊鏈及大數據等技術,賦能版權確權、版權監測、取證和維權,引入專業的第三方監測維權機構,嘗試打造“版權中臺”。以冠勇科技發布的易犬智能版權大數據平臺為例,目前,該平臺已經實現了全作品、全平臺、全時段的網絡版權監測。截至2019年11月,冠勇科技累計監測影視、音樂等作品超過812萬件,監測盜版鏈接4700萬條,受權利人委托下線、屏蔽侵權鏈接3160萬條。新興技術正在為網絡版權保護探索更多可能。(本報記者 姜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