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人工智能不斷發展,與千行百業正在加速融合。與此同時,在技術迭代、產品更新、應用落地等方面持續加速的人工智能,從比拼數量走向比拼質量,對高效能的基礎設施以及高質量的可信數據獲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人工智能發展的“下一站”,依然要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產業創新動力,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科技成果只有通過規模應用,才能促進技術不斷迭代升級,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實現技術和市場雙輪驅動發展,并進一步反哺科技創新。”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認為,當前人工智能發展已經具備了良好條件。
源于產業,練于產業,服務產業。人工智能無論處于何種發展階段,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都是不變的主題。京東云言犀相關負責人表示,人工智能在不斷進化,技術探索的深度決定了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力度。
當前,人工智能正助力我國產業轉型和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推動產業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發展。一方面,整合硬件、軟件等技術,實現個性化設計、柔性化制造;另一方面,促進不同產業間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和產業融合,加速技術鏈、產業鏈和創新鏈的深度融合。
市場對于人工智能的發展有著高度預期,為產業應用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通用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24):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與創新》提出,要統籌政策支持及服務,實現人工智能全產業鏈的數據共享和交互,鼓勵打破信息孤島,進而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緊密合作,促進國內人工智能行業形成開放有序的產業生態圈。
加大智能營銷應用力度
隨著人工智能的加速迭代,其垂直的專業領域也在不斷細分。
科技公司依據不同細分產業、細分領域的特性,挖掘人工智能的獨特價值,這一點在技術與人交互最為頻繁的智能營銷方面表現尤為突出。
營銷鏈路的高復雜性決定了傳統營銷手段的局限性。一件商品從營銷物料制作開始,便要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成本,還需要通過不同渠道分發,最后對效果進行復盤優化。整個流程漫長且效率偏低,試錯成本高。
《金融時報》記者觀察到,針對營銷痛點,不少科技企業已積極探索解題之道。例如,某電商平臺日前發布針對品牌商家的智能營銷平臺,涵蓋多個AI營銷產品;一些視頻平臺也推出AI智能化營銷工具。
京東云言犀相關負責人認為,運用AI可提升電商營銷獲客與服務效率,基于海量的客服交互數據和外呼交互數據,總結用戶特征,加強深度洞察。
從實踐角度來看,以人工智能為支點的智能營銷,通過提升數據處理能力、內容創造能力、個性化服務能力和營銷效率,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加快智能化升級。
構建數字化生態圈
11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強調,加快數字金融創新,發揮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將金融服務嵌入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產業”等數字化場景,助力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和產業數字化轉型。
融入“人工智能+產業”場景,讓技術產生更大價值,需要金融機構的參與,加快培育高質量的科技金融市場。畢馬威分析認為,金融科技企業要將傳統金融服務與新興技術深度融合,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在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推動下,許多金融機構正在積極構建數字化生態圈。一方面,金融機構通過搭建數字化金融服務平臺,圍繞重大項目、重點企業和重要產業鏈,加強場景聚合、生態對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發展和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持續創新金融科技監管工具,加強“政產學研”多方協同,不斷完善金融科技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