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系統對接到科技輸出,科技驅動的銀行協同創新模式在過去十余年不斷演進。日前,由《中國金融電腦》雜志主辦、興業數金出品的“科技驅動的同業協同創新與數字化轉型”分主題活動在上海舉辦。來自工銀科技、平安金融壹賬通、上海銀行、河南農商聯合銀行、Gartner、中軟國際、興業銀行、興業數金的嘉賓圍繞同業協同創新,分享并探討了場景生態、科技輸出、大模型建設與應用等行業熱門話題。
興業銀行科技管理部總經理(擬任首席信息官)唐家才在致辭中介紹了近年來本行在科技組織架構、生態場景、基礎平臺與基礎設施、科技隊伍建設與協作機制等領域的舉措與成果。唐家才同時分享了本行銀銀平臺在同業協作中實現共享經濟、踐行普惠金融領域的實踐案例,并呼吁金融業共建科技新生態,為金融強國貢獻力量。
興業銀行銀行合作中心總經理周苗在回顧本行銀銀平臺的發展歷程基礎上,重點介紹了新一代銀銀平臺在產品服務、技術架構和運營模式方面如何支撐銀銀平臺場景生態建設的轉型發展,構建各類金融機構資源互補、優勢互補的同業金融生態圈。周苗以財富云為例,詳細介紹了解決理財子公司與代銷銀行痛點,實現開放共贏的同業協同創新案例。
Gartner公司副總裁分析師盛凌海以全球供應鏈和市場主體的視角,分享了信創背景下的中國芯片發展現狀、趨勢、困境,提出了中國AI產業差別化發展建議,并展望了金融支撐下中國芯片行業的騰飛機會。
河南農商聯合銀行首席架構師兼信息科技部總經理周越博在演講中分享了該行科技發展現狀、數智化轉型總體思路。同時以交易反欺詐系統共建共享為例詳細拆解了與興業銀行協同創新的方法論、落地路徑與成效。
中軟國際金融AI實驗室主任簡仁賢的分享聚焦于智能Agent對工作方式的革新。簡仁賢用典型金融場景比較了Copilot與Agent的區別與實踐案例,提出了業務知識驅動下,打通通用模型+智能Agent+流程自動化的新生產公式,并分享了中小銀行部署大模型的落地建議。
興業數金總裁陳旭群介紹了興業銀行近年來數字化轉型整體成果,分享了從柜面互通到多種云托管模式并引領行業風潮的興業銀行科技輸出故事,闡述了興業銀行傳統整包服務+戰略單品模式的科技輸出新模式,并以反欺詐系統、RPA、衛星遙感系統等為例介紹了本行全新的“四橫六縱”科技輸出產品能力體系。
在圓桌討論環節,與會嘉賓圍繞“同業數字化轉型的協同創新”進行了討論和分享。
工銀科技副總經理侯志榮介紹了工商銀行“135”數字化轉型戰略。對于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侯志榮提出了基于企業架構的數字化轉型方法論,方法論涉及生產力(數字化人才、數據要素、數字技術)、生產關系(組織架構與治理體系)、生產方式(業務流程重構)等領域轉型。侯志榮分享了工商銀行大模型建設經驗、同業輸出實踐,以及推動同業大模型開放共建的探索。
平安金融壹賬通總經理唐嘯認為先進的數字化轉型方法論和產品應當為銀行同業賦能,并表示下階段將加快平安集團能力的場景化建設,以自身優勢技術為同業賦能。
上海銀行金融科技部上海開發測試中心副總經理陳哲分享了近年來上海銀行數字化轉型實踐及該行數字化轉型指揮體系(數據賦能)和行動體系(流程再造)建設計劃,并以辦公數字化建設闡述了其流程再造方法論。
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總經理助理曹杰分享了本行金融工程實驗室在智能投研、智能交易、智能定制和智能風控領域的實踐探索。曹杰認為,通用性模型最終會收斂至頭部玩家,行業性模型也會出現集中化趨勢,銀行業應將兩者能力結合,根據自身需求開展局部創新。
興業銀行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助理李鋒介紹了興業銀行在大模型應用領域的六大實踐:投研量化、營銷財富、知識檢索、代碼服務、報告生成、辦公輔助)。同時分享了大模型建設的策略和挑戰,并強調了經驗共享、標準建立、場景孵化能力共享等方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