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數字經濟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復蘇的關鍵力量,金融行業也行駛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在此背景下,金融機構需要在敏捷智能、產融服務、生態構建三方面持續升級,轉型成為具備數字化能力的生態型企業。近日,華為智慧金融峰會2021在上海召開,主題為“數智金融,升級有道,共創行業新價值”,來自全球金融行業、ICT(信息通信技術)行業的3000多位專業人士圍繞金融業數字化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深入探討。
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談到,數字經濟作為經濟復蘇的新引擎,最重要的內容是要把新的信息技術應用于對各種行業的改造和升級。這包括加快金融業數字化轉型、加強金融科技創新以及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
“數字浪潮席卷全球,主要經濟體、大型商業機構以及國際組織持續跟蹤并推進自身數字化轉型。數字產業發展為金融行業帶來巨大的機遇,同時金融業也面臨著新挑戰。”結合全球數字化轉型經驗,金融信息化研究所副所長習輝提出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參考模型——戰略先行聚共識、數智融合賦能業務拓展和治理現代化、深耕場景應用創新、重點突破形成特色金融優勢。
事實上,金融行業一直走在數字化轉型的前沿,目前正向數字金融多場景發展的階段邁進。來自金融機構的代表對于數字化轉型對業務的驅動有著直觀的感受。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首席信息官牛新莊表示,從自身業務發展到行業競爭,都要求銀行業在數字化時代加速轉型。峰會期間,浦發銀行提出面向“智能物”的全新金融服務模式和設計體系,打造浦慧云倉,破解傳統金融服務信息不對稱、交易與風控成本高等痛點,提升金融服務便利性和可得性,實現動產可信、可管、易處置;激活動產融資,推動產業數字金融創新。浦發銀行信息科技部總經理陳海寧表示,開放融合的科技生態是打造云上金融科技服務、推進產業金融發展的引擎。新加坡星展銀行云工程和服務部門主管Tan Choon Boon表示,星展銀行為數字化轉型制定戰略,利用云、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驅動全面的組織變革,從“項目”轉向“平臺”,建設敏捷團隊,全面實現自動化。
“10年前,人們對手機的應用只是發短信、打電話;現在,5G時代,人們對手機的要求是打游戲快、能看高清視頻等,對于內存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同理,金融業當前的數據量巨大,以后也有很大的數據需求,銀行系統面臨著分布式存儲改造的要求。”華為中國政企金融業務部總經理崔偉認為,銀行針對C端的業務在分布式存儲上可以先行一步,同時為安全起見,針對傳統結算清算業務的核心系統分布式改造可以稍微放緩,這將是銀行在數字經濟背景下進行轉型和技術升級的必經過程。
在產業融合和升級的大趨勢之下,金融需要全面融入產業數字化升級中,形成科技服務金融、金融服務實體的價值鏈循環。對此,華為董事、華為企業BG總裁彭中陽認為,金融機構要構建兩方面的能力。一是構建云原生轉型的能力。加快從傳統企業向云原生數字企業的轉型,渠道要加快移動化和開放化,客戶服務、風險控制、決策管理等加快智能化,并在業務、服務、數據、智能、聯接等多維度實現敏捷。二是構建場景加生態的能力。隨著金融服務體系向重構產業金融服務的升級蛻變,要構建“場景+生態”的全新服務模式和能力,實現金融服務與更廣泛的、跨行業的產業場景的融合,形成產業價值鏈聚合的、廣泛的、動態的聯接生態圈。
峰會期間,華為公布了針對金融行業客戶的三大戰略舉措。一是全面擁抱云原生,持續通過技術創新,建設最佳基礎設施,加速數智融合,構建敏捷數字平臺;二是深入行業場景,深耕行業數字化,用技術加速數據可信流轉,釋放數據價值,助力產業與普惠金融;三是匯聚Saas服務,共筑全場景開放生態,賦能場景化金融服務。